课件编号4099964

《精解析》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2440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历史,考试,期中,学期,高一
  • cover
北京临川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50分} 1. 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 A. 促进了文化融合 B. 维护了社会公平 C. 有利于专制统治 D. 加强了民族团结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可知,强调的是科举制在文化上的作用,故A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科举制在文化上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 2.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大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 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 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C. 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好的权力交接制度 D. 强调嫡长子继承制出现的必然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大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立贤不立嫡易导致统治集团内部争斗,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出现的必然性,故D正确。材料没有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故A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故B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好的权力交接制度,过于绝对,且材料主旨不在于此,故C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分封制是主要知识点,小宗围绕大宗,卿、大夫拱卫国君,诸侯藩屏周王。再加上与异姓间的婚姻联系,构成庞大的血缘关系网。西周统治者希望用这种关系维护他们的地位和特权。依据宗法制度的组织形式,周王既是普天之下最高的统治者,又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即最大的族长。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 3.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说明论述的是科举制度特点,C项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研究·科举制 4.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D.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内阁的阁臣来自于翰林院,有的阁臣甚至是数朝元老;而明朝选官制度的主要来源是仍是沿袭隋唐的科举制,内阁并没有开辟入仕新途径,排除A。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排除B。 明太祖时殿阁大学士很少参与政务;到明太祖时内阁正式成立,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地位不断提高,至明神宗时张居正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