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00480

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8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21242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 cover
《海洋和陆地的变迁》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概念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泸州市教育局根据现状也提出了“两增一减一提高”,即增加自学时间;增加学生活动时间;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减少课后作业量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加大了教师的课堂设计、课堂把控的难度,本设计以《海洋与陆地的变迁》为例,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展示和探究,谈到如何设计一堂与生活有关的地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升地理素养。2·1·c·n·j·y 一、教学构思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要求简单,学生只要了解基本内容事实和观点即可;课本材料丰富,图文并茂,但因其理论性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如果照本宣科,他们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兴趣,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以此理念为出发点,在教学设计时,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21·世纪*教育网 (一)依据课程目标,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内容安排注意逻辑顺序,体现科学的方法,侧重对学生进行科学观念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来源:21cnj*y.co*m】 (二)初一学生还要借助形象思维来发展理性思维,好奇、好胜心切,于是,我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激励,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这样设计,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从而增强 学习兴趣。 【教材版本】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与海洋》中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变迁 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地震、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通过地震、火山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防灾减灾的观点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海陆地形的成因。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乡情导入法导入,展示身边孩子熟知的忠山公园图片,引导学生是否仔细观察忠山公园石头中的鹅卵石,设问为何这些鹅卵石会出现在忠山公园的石头中。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中的案例往往很感兴趣,这样的导课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急于掌握要学习的新课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在解决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生活技能与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达到有效导课的目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环节一:通过引导让学生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忠山公园曾经是海洋,而今成为陆地这一现象,学生回答出沧海桑田,由此引出第一框题话说沧海桑田。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和陆地如何变迁?21cnjy.com 环节二:微课实验教学———海洋与陆地变迁的原因。视频录制模拟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有哪些途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意图】 利用微课讲解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有三种原因:①地壳运动②海平面的升降③人类活动。 通过实物录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度。 过渡:这些都是人为的使海陆变迁,大自然中是否也存在这些现象呢?下面我们一同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环节三:图片展示现实生活中海陆变迁的案例找出原因。(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