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15438

2 故都的秋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42582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故都,PPT
  • cover
课件33张PPT。故都的秋郁达夫走近秋天丰富多彩的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郁达夫 (1895~1945) 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郁达夫、郭沫若、 成仿吾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 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解 放殉难的战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郁达夫的创作风 格独特,成就 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 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 《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 《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 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 子作为描写对 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 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 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 主观抒 彩。 写作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文章结构 总写 北国之秋 写感受,抒发向往之情 南国之秋 (1—2) 秋花———色 秋槐———形 分写 秋蝉———声 (3—11) 秋雨———味 秋实———果 议论(找出中心句)(12) 南国之秋在色味上比不上北国 总结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13—14) 纵观全文,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和南国秋的特点。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 北国秋———清、静、悲凉 (文眼) 南国秋———慢、润、淡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之秋的依恋之情。 多次提南国之秋是为了烘托对比北国秋的特点,点出北国之秋味的醇厚、浓郁。关于“悲凉”  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 故都赏景的心态,还是整个的人生 的感受。 一.视觉效果故都秋的总特色:清、静、悲凉 “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座,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提问:这一段文字写了 哪些视觉上的景物?二.触觉效果“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描写景物:人的感受:落蕊极微细极柔软南国之秋景物:落叶人的感受:有声音, 有气味写触觉也突出了北国 之秋的清、静、悲凉三.听觉效果驯鸽声秋蝉的残声 以声音衬托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1.“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2.“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