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以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为例,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重点)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应措施。(难点) 一、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1)对土地破坏:煤矿开采活动对土地可造成直接破坏,如露天开采可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矿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需要大面积的堆积场地,从而导致对土地的大量占用。 (2)对环境污染:对周围土地、水域和大气造成污染。 2.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在堆存、装卸过程中会发生自燃或扬尘,从而污染大气环境,同时会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系。石油运输过程中,油船外排的洗舱水会污染海洋,油船原油外泄会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3.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1)洗选的影响:会排出大量洗煤水。 (2)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3)在液化和气化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渣。 (4)石油在加工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4.利用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1)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燃料消耗激增和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危及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2)化石燃料燃烧时向环境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导致酸雨的形成。 (3)各类电站的废热水排入水域时,热污染使水体各类无机氮含量增加,从而使得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和破坏。 1.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那么以后我国可以完全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代替煤炭吗? 【提示】 不可以。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低,能满足能源需求,新能源可供利用量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国民经济需要,所以煤炭资源的主体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二、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1.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 (1)概念:对抛荒的土地进行再次开垦。 (2)复垦模式 2.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3.建立循环型经济模式 (1)循环经济概念: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济,是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 (2)与传统经济对比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流程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 特征 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 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 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4.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 随着资源的耗竭,资源型城市要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如把旅游业作为接续产业。 2.建设生态工业园可以杜绝污染吗? 【提示】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环境污染,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推动社会经济增长,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并不能杜绝环境污染,而只能将污染减至最小。 三、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对人类的影响 1.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改变。 2.促进技术和科学的进步。 3.造成生活方式的改变。 4.引发地区冲突和战争。 3.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大,会加快矿产资源耗竭的速度。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随着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大,世界各国利用矿产资源的品种日益增加,类型越来越多,品位要求不断降低,综合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开始,钻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将给人类开发利用地壳深层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开辟广阔的前景。所以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大,有可能延长了某些矿产资源耗竭的年限。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学生分组探究一 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采矿在地下,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