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16568

10(教案与教学反思)嫦娥奔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2479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教学,反思,嫦娥,奔月
    (教学反思参考1)嫦娥奔月 这个民间故事早就为孩子们所熟悉了,怎样在课堂上带给学生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   教学设计我打算从课题切入,从第六自然段引入。  ———嫦娥奔月”这个课题能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这个画面的?于是引入第六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嫦娥奔月时的意境美。然后以追溯故事的起因。在追溯的过程中体会嫦娥与逢蒙的人物特点。在这个部分,我抓了两个词语的理解:一个是“接济”,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字面意思,然后我进一步引导:想像一下,嫦娥会怎样的接济乡亲们?“当看到有的乡亲们没有米时,嫦娥会把自己家的米送给他们。”“当冬天到来时,嫦娥就把自己家的棉袄棉被送给别人。”“后羿打猎回来,嫦娥会把打来的猎物卖成钱送给乡亲们。”学生的想像合理,表达也很规范。这个练习,不但理解了词语,更体会了嫦娥的善良。我抓的另一个词是“周旋”,当遭到逢蒙的威逼时,嫦娥与他机智的周旋。在理解这个词语时,我依然是营造了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理解词语。首先,我仍是让孩子们想像嫦娥会怎样的周旋,当学生想像了一个细节时,我便以逢蒙的口吻针对这个细节进行深入地对话,如,当“嫦娥们”说:“仙药不在我这里,在后羿那里。”“逢蒙”便威逼:“别耍花招,快把仙药交给我,不然,我就要不客气了。”在这样的模拟中,学生们站在嫦娥的角度想方设法地拒绝逢蒙、对付逢蒙。几个回合,学生们都明白了,原来“周旋”就是这样用智慧去对付,去进退应战。   抓住两个词语,带动整篇的学习,设置情境理解词语,在想像中理解词语意思、体会人物特点、训练语言能力,一举三得,我想,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在这节课上,应该给了学生不一样的感受。?   另外,在这一课中,还有一个人物———后羿。因为这个人物并不是主要人物,而且语言非常明了,那么这个人物在课堂要不要讲?如果要讲,在什么时候讲比较好,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介绍他?这是我课前思考了很久的问题。当读完了故事的经过后,我再次回到了第六自然段“读了故事,你再读这个自然段,你觉得此时的嫦娥会是怎样的心情?”以此来体会嫦娥对阻止了逢蒙的欣慰、对后羿的不舍,并与前面的学习内容相接,使课堂更能有整体感。没想到,在这个环节,邓有恒站起来说:“我觉得嫦娥还有对后羿的担心,她一定怕逢蒙会去伤害后羿。”我一下就想起课前我的疑虑,于是,我赶紧导:“大家认为嫦娥会有这样的担心吗?”这时把学生的视线转到第二自然段介绍后羿的句子,通过读词段,知道后羿是个力大无比的人,是个有本领的人,并不会被逢蒙所伤。至此,我利用生成,无痕而轻松地完成了课前这个难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 嫦娥奔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大意,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反复朗读,大体把握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感受、学习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通课文,整体上把握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把握主人公性格特点 三、 教法、学法设计: 教法:情境教学法 感情朗读课文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课文: 由“月”入题,构建学生兴趣阅读的平台。 1.(板书“月”)“月”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许多诗词曲赋中都有“月”的身影,谁能背上几句?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E、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2.提到月亮,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日———中秋节。关于月亮,关于中秋节,有许多美妙动人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今天,咱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