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一、选择题 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解析:选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其中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地荒漠化尤为严重。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解析:选C。正确的搭配应该是:江南丘陵———红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黄淮海地区———次生盐渍化。 (2010·高考全国卷)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3~4题。 3.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4.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 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解析:第3题,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地势低,海水倒灌入侵,使地下水和土壤中含有大量盐分,需种植耐盐植物。第4题,要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治理盐分,可利用大量淡水排盐和压盐。 答案:3.C 4.D 西北地区荒漠化日趋严重,与其干旱的环境和人口增长有很大关联。据此完成5~6题。 5.目前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制约,分布各具特色,下列关于荒漠化土地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 B.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C.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 D.内流河的上游和冲积扇上部 6.造成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过度农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工矿开发和居民点道路建设 解析:在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例如中上游绿洲超量利用地表水,或者在冲积扇上部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得河流下游或者扇缘绿洲植被缺乏水源而生长衰退,加上樵采破坏绿洲周围的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答案:5.D 6.C (2012·广东佛山质检)读我国西部内陆某区域图,完成7~8题。 7.图中绿洲能深入沙漠地区,主要是因为( ) A.此处地势较低 B.风力侵蚀作用弱 C.有铁路经过,人为影响大 D.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8.a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河流的综合利用 C.酸性土壤的改良 D.荒漠化的防治 解析:第7题,绿洲能深入沙漠地区主要是有水源。第8题,绿洲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荒漠化的防治。 答案:7.D 8.D 9.为了防御流沙侵袭,科研人员利用麦秸、稻草、芦苇等材料,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扎设方格状挡风墙,建成了一条宽500~600米,长16千米的带状沙障(如图)。图中沙障的作用是(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固沙成本低,费用少 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植物存活 ④用沙障保护交通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草方格沙障可削弱风力,增加沙丘内水分含量,固定流沙,从而保护交通线。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解析:选D。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业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发展,草原中的水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