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20548

2.1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同步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4-05-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3474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灾害,中国,地震,地质,同步,作业
  • cover
2.1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作业 一、选择题 (2012·黑龙江高二联考)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件。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东太平洋海域的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震中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B.日本神户居民先感到水平晃动,后是上下颠动 C.震源较深是破坏程度大的重要因素 D.震中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与汶川“5·12”地震相比,日本地震死亡人员较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日本建筑物的防震级别较高 ②日本地震预报的准确度较高 ③日本地震的震中远离人口密集区 ④日本地震由板块张裂形成,汶川地震由板块挤压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日本这次地震震中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纵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水平晃动。震级高、震源浅是这次地震危害的较重要因素。第2题,日本地震频发,建筑物防震级别较高;日本这次地震并未能准确预报;日本地震相对于汶川地震距离震中较远,建筑物受破坏小,人员伤亡少。日本地震是太平洋板块挤压亚欧板块而形成。 答案:1.D 2.C    读2011年我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3~4题。 3.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4.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 解析:第3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新疆、青藏、华北和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第4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进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使得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答案:3.C 4.D 5.2011年5月9日下午1时许,广西全州县咸水乡洛江村山体突发泥石流自然灾害,造成突发灾害现场12人死亡,10人失踪,1人获救。关于该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其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信息 C.其形成一般有三个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D,其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解析:选A。B项中泥石流没有任何先兆信息不正确;C是滑坡的发生机制;D项中提到泥石流的形成,自然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6~7题。 6.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大 C.降雨分配不均,暴雨集中 D.气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7.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解析:第6题,气温差较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且该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不是很大。第7题,植被破坏后,地面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答案:6.D 7.B    (2012·漳州一中质检)2012年1月13日巴西东南部地区遭遇强降雨后引发某种地质灾害,当时造成至少419人死亡。灾害发生后,特雷索波利斯镇居民告诉巴西《圣保罗报》记者:“我在这里居住25年。从未见过这种事……我的住处地势高,从高往下看,一片‘泥海’,不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