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35484

2017—2018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学案(28份)

日期:2024-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7次 大小:117585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2018,年历史,人民,必修,同步
    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剧烈变化。 (2)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 (1)思想主张: 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自然观: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教育方面: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贡献: ①孔子的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 ②开创儒家学派。 ③基本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史称“六经”。 3.孟子 (1)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 (1)主要思想: ①强调“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地位: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地位与影响 道家 老子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法家 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主张严刑峻法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 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墨家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主张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1.图解孔子的思想 2.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 (1)“无为”不能理解为消极的无所作为。“无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2)“无为”是主张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有一定的合理性。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备受冷落,法家却受推崇? 儒家学说以“仁”和“礼”为核心,强调以德治国,这脱离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法家主张中央集权、严刑峻法,符合当时诸侯国的需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主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材料二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三 治之经,礼与刑。 ———《荀子·非相》 (1)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的思想在当时为何不为统治者采纳? (2)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实质:西周时奴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原因: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社会秩序相当混乱,统治者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民,爱惜民力,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需要。 (2)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荀子继承了孔子“礼”的思想,并吸收了法家的思想,主张“礼法并施”。 [归纳总结] 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比较 项目 伦理观 治国理念 民本思想 历史观 孔子 性相近 主张“仁”“为政以德” 强调“节用而爱人” 主张“克己复礼”,比较保守 孟子 性善论 主张“仁政”“施仁政于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