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137358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习题)(打包10套)鲁教版必修3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94062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2018,必修,教版,10套,打包,习题
    单元质量检测(三)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治理阴影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其中心是(  ) A.提高经济效益      B.提高粮食单产 C.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D.水土保持 2.为促进b地区(阴影部分)农业发展,应该(  ) A.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山羊养殖 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水稻、茶叶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历史上,曾有九大水系汇入塔里木河干流,目前与塔里木干流有地表水关系的只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读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回答 3~4 题。 3.图示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②该地区蒸发微弱  ③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④四周高山高原,阻拦水汽进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有关图示区域特征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塔里木河下游水量最大 B.风力作用对该区域地貌特征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聚落呈点状、带状分布 读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干旱 B.过度开垦 C.开采矿产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6.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 A.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 B.实施人工降雨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D.发展立体农业 我国某市1980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1.2∶60.3∶18.5,2000年比重为13.8∶38.9∶47.3,2013年比重为22.4∶45.7∶31.9,下图为该市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  ) A.资源枯竭 B.产业转移 C.减轻污染 D.国家政策 8.该市某中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进一步发展该市经济的思路,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 A.依托郊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B.切实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旅游业 C.利用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发展汽车配套工业 D.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 B.我国跨区域调配的能源资源主要是天然气 C.我国水资源分布集中,南多北少,为缓解南方洪涝灾害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D.我国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原因 10.西气东输工程线路所经过的地区不存在的环境问题为(  ) A酸雨 B.荒漠化 C.天然林的破坏 D.水土流失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五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新技术工业 12.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图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扩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800~1 600 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图1 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材料二 图2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 图3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