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44408

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70492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单元,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自主探究】 一、“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西汉初, 势力强大,地方上的 也发展起来,导致 社会秩序混乱。 2.政治措施:汉武帝采纳 的 建议,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 越小。 刺史制度: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 个州部,每州部派 一人。 3.作用:推恩令的实施和刺史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对 的控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西汉初,统治者奉行“ ”的政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 2.思想措施:汉武帝接受 “ 、 ”的建议,把 立为正统思想,使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文化措施:汉武帝在长安兴办 ,以儒家的《 》《书》《礼》《易》 《 》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4.影响:从此, 居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 1.经济措施:汉武帝把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把 、 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 、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2.作用:使国家的 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 。 3.意义: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 的局面,西汉开始进入 时期。 【合作探究】 1. 结合课文概括汉武帝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有哪些? 2. 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3. 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有哪些? 【拓展延伸】 大一统是一种拥有无限向心力的力量,更是一种兼收并蓄包容一切的胸怀,汉武帝把受到华夏文化浸润的、居住于广阔土地上的人民,变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此,这个民族就以“汉”自称。 在汉代,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请写一篇历史小论文,用文笔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中学生,表达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心和意志。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 诸侯王;豪强地主。 2.主父偃;“推恩”;13;刺史。 3.地方。 二、1.无为而治。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 3.太学;诗、易。 4.儒学。 三、1.铸币权;五铢钱;煮盐、冶铁;官营、专卖。 2.财政状况;经济基础。 3.大一统;鼎盛。 【合作探究】 1.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 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 3.原因:汉武帝;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文景之治奠定基础;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等。 【拓展延伸】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基础达标】 1.《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让更多的人得到封地 C.加强思想控制 D.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做官 2.汉武大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他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的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他是接受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 ) A.卫青 B.董仲舒 C.张骞 D.主父偃 3.“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 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汉武帝建立了刺史制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