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46352

《七律长征》公开课课件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895863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七律长征,开课,课件
  • cover
课件16张PPT。25 七律·长征毛泽东课本第136页 1、正确读写“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bó)、泥丸、云崖、岷(mín)山”等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重点) 3、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主题,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乐观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1.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言,就是字。七言,就是每句有七个字。一首律诗由八句组成,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别为:首联、颔[hàn]联、颈联和尾联。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句末要押韵,一韵到底;朗读的时候有和谐的韵律和明显的节奏。二、解题小知识2.3.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链接视频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画面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句末押韵的字要读出延长音。有感情朗读课文三、读通朗读指导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wēi yípángbómín三、读通温馨提示: 用“/”划出停顿的节奏,找出句末押韵(包含韵母为 an和ang )的字,并读出延长音。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远征难”三个字怎么理解?远征:行程之远, 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走过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首联概括总写,是全诗的纲,揭示了红军的精神面貌、精神世界。 1.首联:总领四、读懂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翻译: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像微波细浪在起伏。翻译: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小小泥丸在滚动。2.颔联:写“千山”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磅礴:形容气势雄伟。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翻译: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3.颈联:写“万水”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译: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4.尾联:收篇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抑扬之间,突出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夸张 “扬”“抑”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赏析探究怎样理解“尽开颜”? 长征既要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与敌人斗,是异常艰苦的,这里的“尽开颜”是视苦为乐、化苦为乐,而这又肯定与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英雄主义气概以及崇高的人生观分不开。由此概括描写,可见红军欢欣鼓舞的情景和对光明前景的信心,既是对长征胜利的欢笑,也是对蒋介石的围追堵截的嘲笑。赏析探究主题解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赞扬了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我会说主题五、熟读成诵 六、作业布置 1.默写全诗。 2.完成本课练习册的所有题目。 3.搜集毛泽东诗词,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温馨提示:(教大家一个背诵方法)同学们可以尝试根据这首诗(总领—千山—万水—收篇)的写作思路展开背诵,边背诵边在自己的头脑中浮现作品中的画面。谢谢大家! 下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