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150042

建立数据库 教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292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建立,数据库,教案
  • cover
《建立数据库》课堂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2.1建立数据库 第2课时 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班级 高一年级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 钟春水 所属学校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沪教版高中选修四《数据管理技术》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建立E-R图,它是现实世界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数据库的关键环节,本节课概念多、内容抽象,是数据库理论教学的难点内容。日常生活中,学生喜欢使用电子表格管理数据,对数据库管理数据的方式一时适应不了,所以,本课教学上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对数据库知识的学习,是科学合理设计高效率数据库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日常数据的分类方法,掌握数据库中数据分类的方案 掌握E-R图的三种图例,能画出数据库的E-R图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并解决问题; 2、学会的数据分类的分析; 3、进一步感受数据库在数据管理中的优势;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2、积极参与教学交流,从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3、养成成良好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龙岩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有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经历;但对数据库知识接触不多; 3、学生在数学中已学过集合,并能用集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比较强。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2-1-1 体验 根据《学校图书借阅管理》的数据表枚举数据的分类方法 2-2-2 分析 通过对各类数据分类方法的分析,体验在数据库中数据按实体分类的必要性 2-3-3 领会 能依据数学中函数的对应关系,理解实体间联系的表示方法 2-3-4 领会 通过阅读教材,掌握E-R图的三种图例的含义 2-3-5 应用 对《学校图书借阅管理》的数据表进行分析,画出《学校图书借阅管理》的E-R图。 教学重难点: 1、数据库中数据分类的方案 2、用E-R图描述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教学环境设计 教学课件、实物展台等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6-3-1 体验 表格 《学校图书借阅管理表》 B H 课堂交流气氛浓厚 4 学生作品 6-3-2 分析 表格 各种分类的特点 C E 直观领会表达的内容 5 自制 6-3-3 领会 文本 对比函数与联系 F H 通过类比,理解联系含义 6 自制 6-3-4 领会 文本 E-R图的概念 K H 直观领会表达的内容 10 自制 6-3-5 应用 图片 完成好E-R图 D F 通过展台交流学生作品, 15 学生作品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占用时间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数据管理入手,感受数据管理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头脑风暴”:同通过对数据分类方法的讨论,提出数据库的数据分类方法。 (3)置疑:通过一组递进式的问题讨论,让学生体验数据库的管理方式。 (4)合作探究交流: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交流。 (5)启发式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一 、 创 设 情 境 质 疑 引 新 课件展示上节课完成的《学校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