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160948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学设计3

日期:2025-05-05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1205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二,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 cover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历史概况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价值判断。 教学重难点: 对以下知识点有个大致的了解: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上台的举措;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军阀割据概况。21教育网 教学过程: 一、新课探究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阅读课文,指出袁世凯上台后做了哪些举措,目的是什么? 举措:(1)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到北京; (2)改组内阁,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 (3)削弱革命派的力量,独揽大权; (4)镇压国民党人反抗; (5)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 目的:巩固自己的势力,扩张武力。 2、“二十一条”亡国条约的签订 (1)背景: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于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觐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北洋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二十一条”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深广,被称为“亡国条约”。21cnjy.com (2)结果:忙于恢复帝制的袁世凯为获得日本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条件。 3、复辟帝制与护国运动 (1)复辟概况:1914年9月28日, 袁率百官到孔庙祭孔;12月23日到天坛祭天,穿古衣冠,行大拜礼。祀孔祭天是袁复辟帝制的预演。德、英、美、日等帝国主义也支持袁称帝。为了恢复君主国体,袁一手操纵的参政院制定《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由“国民代表大会”决定“国体”,各省在军政长官监督下加紧选出“代表”,在当地进行所谓国体投票。1915年12月11日,参政院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名义上书袁“劝进”。12日,袁发布命令,宣布接受帝制。改国号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2)讨论探究 你对复辟帝制怎么看?帝制在中国还能行得通吗? 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总结观点。 (3)护国运动 概况介绍: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军阀割据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分裂为三大派系:直系、皖系和奉系。 (1)请同学们从《民国初期军阀割据形势图》中指出三大派系的控制范围。 (2)假设你现在就生活在民国初期,你觉得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讨论交流。 二、课文小结 学完这一小结内容,我们对辛亥革命和中国当时的时局概况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民族危机的深重,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人民的生活也苦不堪言。相比过去,我们已经很幸福了,没有战争,没有动乱,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地享受生活。所以,对于今天的好日子我们得学会感恩,感恩革命先辈不屈的斗争,没有他们的付出也就没有今天的和平年代。 三、布置作业 四、教师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