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63564

河南省南阳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PDF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6439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历史,解析,PDF,试题,联考
    2017 年秋期七校第二次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B 【解析】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没有体现出挟持天子以号令诸侯,故 A 项错误;“无易 树子,无以妾为妻”,目的在于维护正妻和嫡长子的地位,极力维护宗法制,故 B 项正确;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材料与分封制无直接关系,故 C项错误;法家思想主张 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 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西周宗法制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 为诸侯。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儿子。 3.【答案】D 【解析】中央集权下,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命令,一切受制于 中央,与题意皇帝制无关,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避皇帝嬴政的讳”,“政月”改为“正月”可 知并未体现神权,故 B项错误;为避讳改称谓不能体现皇帝制度的独断性和随意性,故 C项 错误;因犯讳改称谓,已达到维护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形象,故 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根据三省的职责,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可知 B正确。 5.【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官员和进士的出身,未突出官员的文化素养,故 A项错 误;根据“46.1%来自寒门”、“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 56.3%,一个占 57.9%”可知, 两宋时期官员和进士出身寒门的比例仅为一半左右,其他则为官僚贵族家庭出身,说明科举 制没有从根本上结束贵族政治,故 B项错误;两宋时期官员和进士出身寒门的占一半左右, 说明科举制扩大了人才来源,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故 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 官员和进士的出身,未涉及选拔程序,故 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刺史是负责监察的官员,故 A项正确;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不是负责权 力的监督,故 B项错误;同平章事等同于宰相的官衔,处理行政事务,不是负责权力的监督, 故 C项错误;三司使掌管的财政事务,不是负责权力的监督,故 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根据“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地方政事”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管理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故 A项错误;行省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命,与 材料描述相符,故 B项正确;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 C项错误;清朝 的军机处属于中央机构,故 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密折制度的实行使朝政操作黑箱化,加强皇权,故 A项正确;密折制度是与上 高一历史答案 第 1 页 (共 6 页) 达相关的制度,是为加强皇权,而非政令下达的畅通,故 B项错误;提高行政效率是结果而 非目的,故 C项错误;加强对官员的监察是目的,但加强君主专制才是根本目的,故 D项错 误。 9.【答案】D 【解析】明朝内阁入阁的官员初期官位较低,中后期入阁官员的官位很高,故 A项错误; 内阁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故 B项错误;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故 C项错误; 明朝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故 D项正确。 10.【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由皇帝直接安排六部进行赈灾工作而无宰相出现其中,说 明宰相已被废除,此事应发生在明清时期。故 D正确。ABC三项时间与题意不符。 11.【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 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显然材料的作者是在强调“一个国家应当由 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然而雅典民主政体却是轮流坐庄,却不需要国家管理者 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可见材料体现出作者担忧雅典的民主可能会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