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68314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九《成功》【教案+课件】 (2份打包)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4075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教案,打包,2份,课件,上册
    《成功》 这篇文章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指出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所讲道理是通俗易懂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就课文讲课文,学生因为无新鲜感而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者必须占有大量材料,才能讲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教者还要结合作者季羡林的经历来讲成功的公式。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来感悟、体会文章所阐明的道理。只有建立在大量事实材料上的感悟才是真正的感悟。 【知识与能力目标】 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掌握牛吃草(学会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组织学生展开问题讨论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教学重点】 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把握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 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道走进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成功》一文。 2.作者简介: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生于山东,家境贫寒在叔父的接济下,季羡林在济南读完了中学中学毕业,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1930年初入清华大学,亲身沐浴郑振铎、陈寅恪等先贤的教诲,博览群书,攻读梵文,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大学毕业后,季羡林回济南中学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走上东方文学研究道路。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到阔别十年的故土,任北大教授,兼职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文革”浩劫,受游街批斗,历经磨难,但他随缘雅化,似乎超尘脱俗,利用看门、收发信件、吃饭、走路等空隙研读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并耗时十年将其译成汉语,8大册,9万行,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季羡林也因此享誉海内外。进入古稀之年后,他依然故我,“咬定青山不妨松”,潜心研究,勤奋写作,著作等身,学术生命进入了黄金时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言简意赅( gāi) 不期( qī)而来 期(jī)年 囊( náng )萤映雪 憔悴(qiáo cuì) 蓦( mò )然 晷( guǐ) 烦 ( suō )琐 悬梁刺股 明白之至家喻户晓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议论文文体的学习。(见PPT) 2.看了作者介绍,你认为他取得成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为什么?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成功离不开天资、勤奋和机遇。(师边讲边写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那么,这三者中哪一样最重要呢?请大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辨析,要注意适当肯定、鼓励他们做到言之无据。) 2.作者对天资持什么的态度?又是怎样佐证自己的态度的? 讨论明确:首先承认有天资,同时,主张每个人都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作者以对“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的评价来证明自己的态度。 3.作者对勤奋持什么的态度?又是怎样佐证自己的态度的? 讨论明确:肯定勤奋的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