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69668

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专题测评卷十四(含解析)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3163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专题
  • cover
专题测评卷十四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②;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作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1.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孟子名言“穷则独善其身,      ———的意思相近。(1分) 答案:达则兼善天下 2.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4分) 答:_____ 答案: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②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附【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①;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①颡(sǎnɡ):额头。 1.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人性问题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1分) 答:_____ 答案:人性本善。 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答:_____ 答案:孟子以水为喻,认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出于天性的。而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或是被私欲所蒙蔽。(2分)人应该保持仁义、放弃私利,以维护自己的天性。(结合实际略)(2分) 附【译文】 孟子说:“水的确没有东流、西流的定向,难道也没有上流、下流的定向吗?人性的善良,就像水性趋向下流。人的本性没有不善良的,水的本性没有不向下流的。假如拍打水让它飞溅起来,可以高过人的额头;堵住水道让它倒流,可以引上高山。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所处形势迫使它这样的。人之所以能够使他做坏事,是由于他的本性也像这样受到了逼迫。”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孟子·公孙丑下》) 1.孟子认为有大作为的君主与贤才商讨大事,就应“就之”,而贤才如果君主不能“尊德乐道”就不值得与之共事。伊尹、管仲就是孟子所说的“□□□□”。(1分) 答案:不召之臣 2.孟子主张君主“欲有谋焉,则就之”,请简要分析孟子的思想。(4分) 答:_____ _____ 答案:孟子认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2分)“欲有谋焉,则就之”体现了孟子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思想主张。(体现孟子的思想,2分) 附【译文】 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若有什么事情要商量,就亲自到臣子那里去。如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