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71356

【精解析】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四)历史试题

日期:2024-04-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3562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测试,阶段性,学期,三上,高三上
  • cover
桓台一中2018届高三复习阶段性第四次诊断考试试题 文科综合历史(四) 1. “尚贤”是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的共同主张。其中,墨子更是提出“不辨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这反映了当时 A. 社会关系变动剧烈 B. 宗法等级趋于崩解 C. 加强集权急需人才 D. 手工业者地位提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墨子主张不论贫富贵贱亲疏远近,一律以德才为准,无德无才者受到罢黜,反映了墨子任人唯贤的主张,否定任人唯亲的血缘宗法关系,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A项正确;宗法观念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加强集权急需人才的信息,排除C;材料中没有涉及手工业者的相关信息,排除。所以选A 2. 史学家陈垣指出平景孙在《读史拾沈》中考证杨贵妃年岁时犯了四处错误:一、册寿王妃年月,据《外传》误文,不据《唐诏令集》,是谓无识;……三、杨妃卒时年岁,引《外传》不引正史,是谓不知轻重;四、考史至引乩语,是谓遁入魔道。据此可知,在史学考证时陈垣强调 A. 要有证据意识 B. 广泛搜集史料 C. 运用可信史料 D. 引用官修史料 【答案】C 3. 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A. 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 B.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C. 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 D. 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设转运使等职将地方财政收入大半运至中央,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故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地方财政管理机制,不能体现宋代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代,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军事权集中于皇帝,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财政方面的问题,也不能说明宋代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除支度给用外……悉数送往京师……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学生应该可以联系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从削弱地方的财政权的角度分析,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4.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商人的行为 A. 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 B. 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 C. 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 D. 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地区手工业、商业发展,雇工生产的方式已经出现,包买商进入生产领域,故可知具有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D项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排除;自然经济的瓦解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B;C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的说法错误,排除。所以选D 5.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 A. 列强已经取得了在中国驻军的权利 B. 李鸿章运用近代外交理念维护主权 C. 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锁国 D. 李鸿章不承认领事裁判权 【答案】B 【解析】从“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可以看出李鸿章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不仅仅站在本国角度上,而是站在世界角度上,这种观点符合近代外交理念,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结论;C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选项曲解材料的含义。 6. 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迁企业 A. 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 B. 成为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