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71382

【精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3394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历史,检测,阶段性,学期,高二
  • cover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I卷和II卷两部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按要求填写信息,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I卷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II卷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相对应的位置。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A.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 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先秦时期,土阶层崛起,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出人的地位”“强 调民的作用”相符合,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项正确;B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涉及的对象是皇帝,与“人类与自然关系”不符,B项错误;C项出现于两宋时期,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明显与“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D项出现于明清时期,强调限制君权,具有启蒙性质,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民本思想 【名师点睛】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心。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反映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削他们;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在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3)荀子的民本思想: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他主张“仁义”“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著名观点。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思想,对后世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后来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 汉代儒学家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这些标准主要发展了先秦儒家的 A. 教育理论 B. 仁政思想 C. 人性学说 D. 伦理文化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因此董仲舒的三纲五常道德标准是发展了先秦儒家的伦理文化,故D项正确;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在三纲五常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孟子的仁政思想是指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三纲五常中没有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