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77400

粤沪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五节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案(2课时)

日期:2024-04-2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7347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课时,教案,条件,平衡,杠杆,探究
    第1课时 认识杠杆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能够辨认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阻力臂。 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运用它分析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和画法。 羊角锤,铁架台,钩码,细绳,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运巨大石块;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现代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通过这些实例,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 教师:多媒体展示的工具中共同点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都是硬棒;(2)工作过程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3)除了固定点不动以外,还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使它转动,另外一个阻碍它转动。 1.提出问题 看教材P24图6-37,提问:跷跷板为什么能上下转动?跷跷板为什么能平衡?跷跷板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怎样才能使跷跷板保持水平平衡状态? 2.设计方案 教师讲解:为了便于探究跷跷板怎样才能成水平平衡状态,我们可采取转换法。用带有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代替跷跷板,用钩码代替人进行实验研究。 每2人一组实验,要求讨论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设计如下: (1)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静止);若不是,可调节平衡螺母,使之水平平衡。 此处可提问: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学生回答不出,可要求课后思考。 (2)在杠杆支点的左边挂一定量的钩码,在支点右边也挂上钩码,直至杠杆平衡为止。 (3)重复多做几次平衡实验,得到不同数据。 (4)将数据记录下来,分析得出结论。 3.进行实验 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后,任意选择五组,请组中作记录的学生将结果投影到屏幕上。 将五组中的实验数据任意各取一组填入表格中,讨论可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可提出各种猜想,加、减、乘、除关系都可。 可能有学生得到其他关系式,但不适合所有数据,因此它不是杠杆平衡条件。 4.分析论证 教师讲解:杠杆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作支点,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L1和L2叫作力臂;动力的力臂叫动力臂;阻力的力臂叫阻力臂;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作平衡。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或=,它的含义: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活动1: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要求学生观察教材P27图6-42:生活中的杠杆并分析杠杆的固定点。 活动2: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从支点O向动力F1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1,从支点O向阻力F2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2。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归纳总结出作力臂的步骤:(1)确定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过F1、F2的直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足在力的作用线上;(4)标出力臂。可简记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四标力臂”。 必须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认识杠杆 1.杠杆 (1)定义: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五要素:支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