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80324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前沿观点分析析专题3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和赫鲁晓夫改革的争鸣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2次 大小:4362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专题,2018年,政治,改革,鲁晓,经济体制
  • cover
关于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 从全球影响的观点来看,国家计划委员会很可能将证明比共产国际具有更大的意义。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观点一 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观点二 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值得仿效 【点评】经济上,政企不分.政府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经济缺乏活力;政治上,高度集权,一党专政,个人专断;思想上,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缺乏思想自由,个人崇拜严重;社会生活上,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长期得不到改善。 关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利弊 赫鲁晓夫改革是没有经过周密思考、仔细权衡,没有经过实际的试验。……是赫鲁晓夫对农民,也是对全体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他本人肯定没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 观点一 赫鲁晓夫改革弊大于利 【点评】改革初期虽然取得了部分效果,但由于冒进,推行“玉米运动”,使苏联农业出现大危机,造成了国民经济的混乱。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批判,引起世界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运动,引起社会主义国家的动荡;赫鲁晓夫也推行个人专断。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模式,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整体规划和科学的试验,导致矛盾重重,被迫下台。 观点二 赫鲁晓夫改革利大于弊 【点评】赫鲁晓夫改革前期,通过扩大农场和地方权力,刺激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农业获得大丰收。对斯大林的批判,一定程度上起到思想解放作用,促进了苏联社会民主化进程;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社会主义法制,开启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先河,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为苏联后来的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国力达到顶峰准备了条件。 1.自十月革命到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1)变化:一是十月革命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是1921年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苏俄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三是1925年的“十四大”通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和1927年12月“十五大”确立的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此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四是到3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2.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 (1)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形成时间及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3)形成的背景: “斯大林模式” 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4)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来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5)特征: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政治方面的特点,权利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利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3)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把苏联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赫鲁晓夫的改革对于整个世界社会主义的改革运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启发性。 【考法1】关于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和赫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