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84356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课件 第3课时

日期:2024-04-28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47894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课件,3课时
  • cover
(课件网) 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两亿,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三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一时期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人口增长迅速 中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长说明了什么? 雍正帝 康熙帝 乾隆帝 第3课时 农耕文明的繁盛 农业的兴盛   你认为当时农业的哪些进步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1.多熟制的种植制度。 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3.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   在农业社会,人口的大量增加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猜猜看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16世纪传入我国。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 花生,原产南美洲。15、16世纪传入我国。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千年的历史。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 引进农作物的意义? 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增加粮食产量。 改善饮食结构。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 从谚语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手工业的发展 1.手工业繁荣: 2.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①棉纺织业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 3.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②各行业呈现繁荣景象。 ③在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产量上超过前代。 在上述材料中,织布的主力军是什么人? 明朝松江出产的棉布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棉纺织业以什么性质为主? 私营 农村妇女的织布场所又在哪里呢? 家庭 ①出现地区、行业: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 ②特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 ③认识:这种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劳动效率较高的经营形式,已经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 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出现 机 户 机 工 雇 用 被雇用 早期资本家 早期雇佣工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的萌芽 在清代,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台湾的熬糖业、 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生产目的:从自给自足到生产商品,用于市场交换 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劳动方式:自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 生产规模:从小到大 从景德镇的瓷器制作过程和课文中的描述,你能说出景德镇生产有哪些特点? 分工细密、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种类繁多。 商业的繁荣 ①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②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市面繁荣。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 1.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 趋势:从农村流向市镇;从农业转向商业;从事农业种植的人越来越少,经商的人数大增。 原因:农民的赋税和徭役繁重;商品流通扩大、市场需求旺盛、从事工商业利多。 这些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 东西两洋货物俱全 西北两口皮货发客 反应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 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明南都繁会图 (南京的繁荣景象) 明皇都积胜图(北京的繁荣景象) 2.商帮的形成 徽商   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 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 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 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 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 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 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 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胡雪岩:著名的徽商,早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多处,资产最高达2000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