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90578

【解析版】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卷(2份打包)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9273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份,试卷,历史,联考,第二次,学期
    大联考2017~2018学年度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考试 历 史 2017.1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社会思潮的历史叙述。据此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 B.先秦王权专制的倾向在不断加强 C.神权政治式微,世俗政治不断加强 D.先秦重礼轻法中央集权逐步形成 2.董仲舒强调人君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保持“能制”之势;并且君主要引导人们有所好恶,“然后可得而劝”,“然后可得而畏”,这样就“可得而制”。由此可知,董仲舒 A.汲取法家思想的精华 B.告诫统治者必须实施仁政 C.宣扬了“君权神授”观念 D.强调建立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3.汉代桓宽在《盐铁论·水旱》中记载,手工商业者“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民,不弃作业”。材料反映出当时 A.经济结构单一 B.城乡一体以农村经济为主导 C.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经营 D.未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 4.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优待江南士族,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该历史现象 A.说明晋元帝注重分权制衡以稳定政权 B.反映出门阀政治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沿袭前代“君弱臣强”的畸形政治统治结构 D.是东晋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的必然产物 5.殿试在唐代已有先例,但没有成为定制。宋太祖开宝六年于讲武殿对新及第进士进行复试,“自兹殿试遂为常式”。宋初殿试成为定制 A.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 B.实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竞争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有效防止了科场的徇私舞弊 6.元朝行省内部实行郡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行省官员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同赋也由朝廷制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干预。行省官员有较大但都不可能独立行使的权力。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 A.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改变了绝对专制的政治大环境 C.完善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 D.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7.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B.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 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 D.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8.明初推行里甲制,以“十户为甲,十甲为里”,并在乡里组织中设老人制度与里甲制并轨,以便强化对基层政权的管理。清代地丁制度推行后,雍正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十家牌法和保甲制,“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上述现象表明 A.农村地区的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地方社会阶层变动引发社会变革 C.地方基层管理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困局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日益固化 9.据统计,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500种,总销量达4200万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