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99914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四年级下册1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课件+朗读(27张PPT)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32784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27张,朗读,课件,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下册
    课件27张PPT。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蔚蓝巡弋频频绿茵茵 祈盼wèiyìpínyīnqí蜥 蜴xī y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请同学们尝试着 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想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1、这首诗有多少节?可以分成几部分? 这首诗有5节。可以分成两部分。 怎样分?请同学说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4节) 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 第二部分:(5节) 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理解词义巡弋:(军舰)在海上巡逻。 ?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频频:屡次、连续几次。 ?祈盼:祈祷、盼望。 蔚蓝色的大海, 是海鸥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 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熙熙攘攘的大街, 是人们休闲的好地方。郁郁葱葱的森林, 是鸟儿们歌唱的天地。蔚蓝色的大海, 本来是海鸥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 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可是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 打破了它们的梦幻,蓝得发黑的夜空 本来属于星星和月亮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 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绿茵茵的草地 本该滚动着欢乐的足球可是如今散落着的地雷碎片 阻拦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在这里作者用哪两个词语把原状和现状 连接在一起? 本来———可是 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比。表达的意思是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请你们齐读1-4节,注意这两个词。前4节每节都“这究竟是为什么”结尾,这是作者对什么的疑问? 看到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作者不禁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并在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 成了大海上的不速之客; 打破了沙漠的宁静; 把夜空搅得不得安宁; 阻碍了绿茵场上孩子们的脚步。填空:这首诗描写了哪几个地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这些地方原来是怎样的?现在却是怎样的?请完成表格。 活动二 我们的学习卡大海沙漠夜空草地海鸥的乐园蜥蜴和甲虫的天下星星和月亮的家园滚动着欢乐的足球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为不速之客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频频的导弹发射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满是散落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打奔跑的脚步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 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希望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 。想象说话: 享受春天       蔚蓝的大海      是海鸥们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我们在鲜花中读书        享受春天……我希望,我企盼 。想象说话: 因此,我们希望、我们祈盼……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 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虽然仅仅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如果没有和平,连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 因此,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的大海仍然是( ); ( )的( )没有(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祈盼?最后用了省略号,什么意思?总体可以概括为哪两个字? 这是诗歌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祈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