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201324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2套)鲁教版必修3

日期:2025-11-1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40848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
    课时跟踪检测(一) 认识区域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2.下列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解析:1.C 2.A 第1题,干湿地区划分依据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第2题,这四大区域界线是不明确的;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3.以下关于区域的类型理解正确的是(   ) A.区域的类型只有两类,分别为均质区和功能区 B.高原区和平原区应该属于均质区,是根据地势的高低划分的 C.水田农业区是均质区,是根据自然要素进行划分的 D.功能区是由其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解析:选D 区域的类型有多种,一般分均质区和功能区;高原区和平原区是根据地形来划分的;水田农业区是按照人文要素来划分的。 4.下列区域中,描写的区域特点最具体、最详细的是(   ) A.东部沿海经济地带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沿岸经济地带 D.苏州工业园区 解析:选D 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就越具体、详细。各选项中,苏州工业园区是小尺度空间,其区域特点描述得最具体、详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回答5~6题。 5.若甲、乙两区域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6.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解析:5.B 6.A 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主要是劳动力;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的主要是自然资源。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优势不明显 C.区域内部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D.区域间差异较大 8.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解析:7.D 8.D 第7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于均质区。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的差异较大。第8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发育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淋溶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独具特色。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谷农业———小麦、青稞 B.坝子农业———小麦、青稞 C.灌溉农业———小麦、棉花 D.绿洲农业———青稞、棉花 10.青藏高原地区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特殊的地理环境,体现了区域的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联系性 解析:9.A 10.A 第9题,河谷地区地势低、气温高,青藏高原种植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农作物主要是青稞和小麦。第10题,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