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07752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2课 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49593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16,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知识与能力目标 :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 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朝代: 唐朝 建立者: 李渊 时间: 618年 都城: 长安 唐高祖 李渊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玄武门之变 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长兄太子 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成为太子并掌握实权,后高 祖内禅,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2、唐太宗李世民继位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627年-649年)统治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3、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3、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2)客观原因: ①任用贤能。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他身边还有长孙无忌、李靖、尉迟敬德、高士廉等能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 长孙无忌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②唐太宗的革新措施 在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在经济上,①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③ 军事方面: 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资治通鉴》 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二、女皇帝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李世民的儿子)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武则天的功绩有哪些? 措施: 政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