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3391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1课《消息二则》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1257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1课,消息二则
  • cover
1.消息二则 [课内演练] 一、基础知识 1. 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泄气(xiè) 荻(dí)港 芜( wú)湖 B. 要塞(sài) 督(dū)战 锐不可当(dàng) C.业已(yǐ) 溃(kuì)退 摧枯拉朽(xiù) 2. 课文标题中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的“三十万”是:( ) 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确数,确指三十万军队。 约数,指三十万左右。 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3. 选出语言最简明的句子:( )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 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 4. 列形似字组词错误的一项:( ) A. 渡 渡江 度 度日 B. 歼 歼灭 纤 搬纤 C. 溃 溃退 遗 遗忘 D. 塞 要塞 赛 比赛 5. 填空 新闻也叫,它用说话,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新闻的六要素是:、、、、、 ;五部分包括:、、、、。 历史上也有人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成为“百万雄师过大江”。“大江”在中国地理中指;“百万雄师”指,这里用了的修辞手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阅读理解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⑵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⑶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⑷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⑸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⑹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⑺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⑻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⑼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⑽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⑾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⒀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⒁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⒂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⒃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⒄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 用“∣”隔开导语和主体,然后用“‖”给主体部分划分层次。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⒀ ⒁ ⒂ ⒃ ⒄ 2. 这则消息先写西路军,后写中东路的原因是:( ) A. 长江是从西向东流的。 B. 西路军先于东路发起渡江。 C. 西路军人员最少。 D. 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固。 3. 分析这则消息报道中路军战况部分,列出这部分的六要素。 4. 文中第_____句最能反映敌军迅速溃退的思想原因。 5. 文中空缺部分最适合填的词语是:( ) A. 败退所向披靡消灭占领 B. 后退锐不可当消灭控制 C. 溃退锐不可当歼灭控制 D. 溃退所向披靡打败控制 6. 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说明了什么? 7. 你觉得这则新闻中有哪些语言能体现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举例并作简要说明。 8. 有学生提出:“我认为,如果把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会更好。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这个问题你是如何考虑的?谈谈理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