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4796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学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293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单元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荆轲刺秦王》学案 班级 姓名 编者:王磊 审编:高一语文备课小组 学习目标: 1、①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整体感知课文。 ②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③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情感与态度: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难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如何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战国策》 是一部 集,是西汉末年 整理?编辑,全书共 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二、自主探究 1、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什么作用?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3、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三、知识归纳 1、正音正字 淬( ? )? 忤(? )? 徵(? )? 陛( )? 卒(? )? 提(? )? 创(? )? 揕( ? )? 拊(? )? 樊於( ? )期?? 夏无且( ) 2、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 (2)樊於期乃前曰 (3)函封之?????????????????????????? (4)太子迟之 (5)皆白衣冠以送之?????????????????? (6)发尽上指冠? (7)群臣怪之 3、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3)秦王还柱而走??????????????? ?? (4)卒起不意 (5)今日往而不反者??????????????? (6)图穷而匕首见 4、特殊句式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嘉为先言于秦王??????????????? (6)群臣侍殿上者 四、课堂验收 1、重点字词 尽收(? )其地??????????????? 秦兵旦暮(? )渡易水 微(? )太子言????????????? 邑( )万??????? ,秦之遇(? )将军可谓深(? )矣 顾(? )计不知所出尔 诚( ? )能得樊将军首? 2、古今异义 涕:(古义)??????????? ;(今义)鼻涕。 穷困:(古义)????????? ;(今义)贫穷。 可以:(古义)????????????? ;(今义)能够,表允许。 偏袒:(古义)?????????? ?????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3、成语 ??? 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 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 图穷匕首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 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五、拓展阅读 1、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