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6252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新教案

日期:2024-05-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3139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教案,新教案,关系,对外,明朝
  • cover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郑和像] 师:图片所示人物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生:郑和下西洋。 师:那么郑和下西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内容探究】 一、郑和下西洋 师:介绍郑和(1371-1435)明代杰出的航海家。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人,回族。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由于他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人称三宝太监,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 [多媒体课件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师:看图并结合教材P70注释①说出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生: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师:思考郑和的船队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1: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生2: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生3: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师:既然有这么多困难,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 生1:明朝国家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生2:明朝造船业发达,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生3: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生4: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 生5:统治者的支持。 师:点评学生的讲述。 师:引导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写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次数、出发地点、到达地点。 生:目的:宣扬国威和换西洋奇珍。 起止时间:1405—1433年。 次数:先后七次。 主要人物:明成祖、郑和。 出发地点:刘家港。 到达地区: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多媒体课件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师:详细介绍郑和下西洋出发地点、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及详细路线。 [多媒体课件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宝船] 郑和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其甲板面积大约相当于4个篮球场的面积,或一个标准足球场。 师:郑和每到一处,赠送礼物,表达友好平等交易,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有哪些? 生讨论:郑和的远航,连接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贡献。 师:我们要学习郑和航海中的什么精神呢?郑和精神是什么呢? 生: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二、戚继光抗倭 师:阅读教材P72,回答什么叫倭寇? 生:从元末明初开始,一些人在国内失意的日本武士、商人纠集一批无赖,聚在海上进行武装走私和海盗抢劫,被称为“倭寇”。 师:那什么叫倭患? 生:倭寇与中国一些走私商人和不法豪绅狼狈为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长期侵扰我国沿海被称为“倭患”。 [多媒体课件展示戚继光像及介绍]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