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63046

12《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课件】(人教)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98337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课件,人教
    《作为生物的社会》 本文属于自然科学“小论文”,学习中重在引导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引起对科学的关注,弘扬科学精神。文章出自科学大师之手,观点确实,论证严谨,文笔生动,兼有理趣和情趣,可读性极强。本课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托马斯?刘易斯的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一篇佳作。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阅读此文,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学会筛选信息,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学会筛选信息,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1、了解本文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的相似之处,理解作者的科学理念; 2、学习本文借事喻理、以小喻大、联系比较的写作手法。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了解作者刘易斯 托马斯的生平及代表作,熟悉全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4、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搜集一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资料,说说它们的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出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繁荣时期,他辗转领导了好几个教学、科研和医疗机构,其中包括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和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 代表作有《细胞生命的礼赞》《水母与蜗牛》《最年轻的科学家》等。 字音辨析: (1)聚集( jù) (6)蜂窠( kē ) (11)积累( lěi) (2)乱窜( cuàn ) (7)筹划( chóu) (12)毗邻(pí) (3)巢穴( cháo xué) (8)霎时( shà ) (13)鳟鱼(zūn ) (4)梭子( suō ) (9)阈值( yù ) (14)木屑( xiè) (5)蚁冢( zhǒnɡ ) (10)梗节(ɡěnɡ) (15)拱券( ɡǒnɡ xuàn )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先仔细地阅读一遍这篇文章,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主旨。? 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握本文写作思路: 教师: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科普论文,那说明文一般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然后再运用各种方法、事例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最后则是升华主题吧,那这篇文章作者是要说明什么呢? 请同学们紧跟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1.本文分为几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用幽默的语言说明昆虫群居的活动与人类有点联系。 第二部分(第4~10自然段),文章的中心部分,重点写许多生物都过着个体的与群体的两种生活,详细写群体智慧的发挥。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与人类社会对比,我们人类也有欠缺的地方,委婉地表达了人们应该像那些生物一样团结合作,探索并互相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