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6356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日期:2024-06-0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57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五,节光
  • cover
平面镜成像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4.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独立分析概括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难点是虚像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概括与点拨相结合,阅读、观察、讨论与训练相结合。 (四)教(学)具 每位学生自带平面镜一面。课桌上蜡烛2支,长方形玻璃每桌一块、火柴一盒、直尺一把、白纸一张,烧杯一只,水,自制潜望镜4架,投影仪一台。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光的反射定律。 2.新课。 观察与阅读: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平面镜,结合阅读课本给出平面镜的定义。 学生实验1:仔细观察自己右手在平面镜中的像。(看到的是左手)。 学生实验2:观察自己手表的时刻;再观察手表在镜子里的时刻。 分析、概括并板书;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学生:①图1中一台钟在镜子里的时刻是1点25分, 那么这台钟的实际时刻是_____。理由是_____。 ②某同学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他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2中哪一个? 学生实验3:一学生照镜子,另一学生用白纸代替光屏接收人在平面镜中的像。 演示:蜡烛在水中燃烧,加深虚像的印象。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板书: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像,称为虚像。 学生实验4.学生用玻璃板代替镜面,让玻璃与刻度尺垂直,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放在刻度尺上,一支点燃,移动另一支蜡烛,直到从玻璃前面的各处看来,这支蜡烛也好像点着似的止。把末点着的蜡烛拿掉,再用光屏接收。实验时,记录物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距离。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分析概括平面镜成像特点。 板书: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像,称为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等。 学生训练、投影,出示选择题: 当人向镜面走近时,则人在镜中的像: ①由大变小;②由小变大;③不变。 口答上题后学生设计实验5对答案进行验证。(用蜡烛代替人逐步向镜面移近,观察像的大小,证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镜面距离远近无关。) 用光路图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边板画边讲解边指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作法:①过发光点S作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SO,则入射角为0度,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为0度。作反射光OS。 ②过S点任意引入射光SA、SC,据反射定律,作反射光AB、CD。(图3)。 ③点拨:当反射光AB、CD射向人的眼睛里,人眼看到了什么?(发光点S的虚橡S1),怎样看?(逆着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猜想:为了与光线区别,反向延长线如何作?虚像如何作?(用虚线)完成光路图4。 ①用量角器量一下S1O是否垂直平面镜,再用刻度尺量一下SO是否等于S1O?这说明_____。 揭示光路图的物理意义: A、发光点在S点。 B、S1是反射光AB、CD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而产生发光点在S1的感觉。所以这个像是虚像。 继续作图并叙述:发光的蜡烛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发光点组成,每一个发光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这些像就组成蜡烛的像,蜡烛在镜子里的像也是虚像。(图5) 小结并板书: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成像的原理是据光的反射定律。 3.复习巩固。 投影并讲解例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AB在镜中的像(图6)。 (七)学生练习 1.作出图7中发光点S在镜中的像,要求:A、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B、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2.在图C中人眼能直接看见物体A吗?从平面镜MN中能看见物体A吗? 3.学生分组观察潜望镜,据投影出示的思考题讨论平面镜的作用。 ①最简单的潜望镜需要几块平面镜?它们放在何处?怎样放置?(绘图说明)为什么利用潜望镜能看见被掩蔽物挡住的物体? ②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