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64458

散文二篇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946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散文,二篇,教案
    课 题 散文二篇 总课时 33课时 主备人 李兰芝 备课人 教学目标 准确认读并理解“兴味、洗涤、凋谢、遏制、濒临”等词语。 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领略两位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的见解,让学生们学会珍惜生命,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难点 领略两位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的见解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师 生 活 动 反馈调整 导入 新课 生命是何等精彩,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如何来度过?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两位大师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看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卷网-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写作背景:《永久的生命》:本文选自《严文井散文选》(人民文学-出卷网-1985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是作者对生命的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新课 学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题目为“永久的生命”,如何理解? 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只要我们珍爱生命,活出价值,就能使生命变得神奇和不朽。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讲了什么? 分为三层。第一层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第二层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第三层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从生命的短暂和生命延续上,感悟到生命的快乐和威势,对生命发出由衷的赞叹。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感受真实,说服力强。 作者在文中运用自己对生命的亲身体验,具有生活的实感,再对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作出阐述,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说服力。 2.欲扬先抑,起伏有致。 作者在开头阐述了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见解,随后对生命充满乐观的看法,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如此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当堂 训练 如何理解“永久的生命”? 总结 巩固 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散文二篇 总课时 34课时 主备人 李兰芝 备课人 教学目标 了解散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魅力 体会作者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 领略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的见解,让学生们学会珍惜生命,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难点 领略两位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的见解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师 生 活 动 反馈调整 导入 新课 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写作背景:《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略有改动。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新课 学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请问答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是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