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6958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件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70857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课件网)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 归,游历与于吴越。这首诗 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 的一首干谒诗。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689-74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写作背景 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投赠当时位居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器重。干谒诗的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 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关于“干谒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朗读诗 [注释] 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 张丞相:一说为张九龄,一说为张说。张九龄,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至二十四年(736)为宰相。 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涨,水面与岸齐平。 涵:包涵,包容。 虚:虚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 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即古代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大都淤成了陆地。此指洞庭湖。 撼:撼动。此为拍击之意。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欲济:想渡过(洞庭湖)。 济:渡。 楫:船桨。 端居:指隐居,因为上有圣明之君而不去报国,感觉有愧,故曰“耻”。 垂钓者:钓鱼的人。 圣明:指升平时代。古人皆认为皇帝圣明则天下太平。 羡鱼情:比喻自己有出仕的愿望。这意思是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援引。《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若归家织网。”又《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诗意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得平平满满,浩瀚的湖面与天浑然一体。蒸腾的水气笼罩着广阔的云梦二泽,湖中的波涛拍击着坚固的岳阳古城,我想出仕无人援引,犹如想渡湖却没有舟楫一样,在这圣明之世置闲真使我惭愧不已。坐在岸边望着垂钓之人,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水映天空 天空 冲击 渡过 安居,闲居不仕 整体感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写景———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抒情———诗人渴望出仕,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主题) 望 赠 首联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静———名句 颔联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动———佳句 视觉,听觉写洞庭湖磅礴的气势 诗歌的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颈联 欲济无舟楫, 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