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275066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呼兰河传》教案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262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呼兰河传
  • cover
2016-2017学年度 九 年级 班 教案 课 题 呼兰河传 课 型 新授课 节数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能阅读散文体小说 过程与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童真童趣,善于发现人性的闪光点。 教材 分析 重点 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过质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难点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 模式 三疑三探 课时 共 1 课时 学法 自学 合作 探究 主 案 副案(修改栏)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 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板书:呼兰河传萧红。)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1、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10分钟)自探提示 1、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 3、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呢?作家迟子建说:“好文章仿佛只有读出声才觉得过瘾。文章被朗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请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作者笔下的祖父是怎样的祖父(归纳祖父的性格特)?并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我在祖父面前又是怎样的一付模样呢(归纳“我”儿时的性格特点)? 二、解疑合探( 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展示 评价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1、板书“我”、祖父、园子。(许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想溜平却常踢翻下了种的白菜窝;帮祖父铲草却留下满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浇菜;追蜻蜓、绑蚂蚌;用瓢向天空洒水) 2、(“祖父和我”,因为文中主要就是讲述我俩之间的趣事———从人物的角度为文章命名;祖父、园子和我———突出了快乐天地;幼时记趣———记叙的主题) 3、28段———自由———要…就…,愿意…就;———生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代表读,男生读,女生读) (第3段———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这儿写的是昆虫的颜色,却不说蜻蜓是“金色的”,蚂蚌是“绿色的”,语言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这些并讲述这些时的新奇和兴奋。) (第7段———轻松的生活氛围,“我”的调皮、天真。 这段开头的叙述“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改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和祖父各戴一个草帽。我和祖父起栽花、拔草。”如何?原文更能表现出“我”对祖父的那种依恋和小孩那种爱模仿的天性。看似重复的语言表达,却是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4、我”的倔强、天真、气愤———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