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75350

1.6它们去哪里了 同步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6034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它们,哪里,同步,课件,教案
    课件6张PPT。它们去哪里了食盐 红糖溶解小石子不溶解 下节课,记得把你发现的能溶解在水里的物质分享给大家。《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2.探索活动;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学生分析】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1.问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物质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了铺垫。 (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 (3)水还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 (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 (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存在。) 2.聚焦问题。 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 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即“它们去哪里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描述并记录现象。 (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 (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原始特征,为稍后对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做好准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