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80308

第19课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件

日期:2024-05-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31164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9课,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课件
  • cover
课件21张PPT。第19课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四单元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一片繁荣景象。当时是怎样的情况呢? 电影《高考1977》中有一句这样的台词:“我们的国家和孩子们已经被耽搁了十年。” 1977年冬天,被诸多评论家称之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中国教育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回忆一下,“三大改造”之后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的任务是:发展落后的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经济和文化。 说一说,你觉得用什么样的文化方针才能创造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呢?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时间: 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开展,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956年4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什么是“双百”方针呢?它什么时候被提出的?背景:【探究】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1)这段话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方面采取了什么方针? (2)“现在春天来了”反映当时怎样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可知实施“双百”方针的前提是什么?“双百”方针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经济建设开展并取得巨大成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 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1956年周恩来在中南海和著名教授马大猷、梁思成(左二)、孟昭英讨论科学规划“双百”方针的作用: 文学艺术的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使文学艺术得到巨大的发展。请按照时间梳理教育大事件逐步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探究】观察1953年建立的这些学校,它们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样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特点:以理工科和经济类方向为主。 原因:适应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需要,加强国防建设 的需要。“八大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医学院。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探究】高考曾因何事而终止?高考制度的恢复有何重大意义? 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高考制度的恢复,调动了亿万青年学习文化的积极性,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是“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高等教育、整个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走向新秩序的开始,从此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走上正轨。推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确立。请按照时间梳理科技发展大事件(成就) 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1986—2005年,国家累计投入“863”计划330亿元,承担“863”计划研究任务的科研人员超过15万名,约有500余家研究机构,300余所大专院校,近千家企业参与了“863”计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