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92926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课件(23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8450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单元,23张,课件,邓稼先,一课
  • cover
课件23张PPT。邓稼先 扬振宁请同学们分组思考下列问题。第一、第二组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一部分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3. 第二部分为什么这里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来概括邓稼先的一生? 第三、第四组讨论下列问题: 4.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莫本海默对比着写? 5.“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6.这一部分引用了《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邓稼先 扬振宁1.从“认人宰割”到“站起来了”2. “两弹”元勋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4. 民族感情?友情5.“我不能走”6. 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介绍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杨振宁介绍 宰割(zǎi gē) 筹划(chóu huà) 彷徨(páng huáng) 仰慕(yǎng mù) 可歌可泣 鲜(xiǎn)为人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rú)皆知 马革裹尸 风悲日曛(xūn) 兽铤(tǐng)亡群 鞠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生字词从“认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这一部分展示历史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我们看到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历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人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文章第一部分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1898年四个列强侵华的罪行,说明旧中国是怎样“任人宰割”的;“租借”全部加了引号,表达了对列强的愤怒和对祖国屈辱历史的痛惜。 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这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两弹”元勋 这一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身抱重病仍坚持工作,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为什么这里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来概括邓稼先的一生? 作者写邓稼先的一生,非常扼 要,但我们从这些简要的介绍中,可以看出邓稼先丰富的一生。他的生命追求以及奋斗目标非常明确,都是为了中国国防的强大。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这一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