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98034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长春版)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244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长春,教学设计
  • cover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21*cnjy*com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接受课文的艺术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领悟本课的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与“苏词”作对比,辨析两首词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词作是有感而发的产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搜集关于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一、导入新课: 我们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苏轼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我走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来看看同为豪放派,他的词风和苏轼有什么不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识人知境: 自由说说对辛弃疾的了解和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21cnjy.com 背景: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品词析情: 【一读音韵】 1.释题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2.诵读 借助注解把词读通,读顺,划出节奏。 指导诵读,齐读检查。 【再读解义】 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以此理解词的内容。 1.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思考: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21教育网 2.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京口一带千百年来发生过多少事情,兴亡之变该有多少,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感伤之情。)21·cn·jy·com 3.第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思考:三问为何由孙仲谋而发?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主和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