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01466

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素材(2份)

日期:2024-06-0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8156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素材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素材大全 1.漫画 2.贝克莱 3.漫画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代表人物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①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由人的意识派生、决定。 宋朝哲学家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心外无物”。“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由某种神灵或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及力量创造、决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③宗教:上帝、神创造、神秘力量和支配世界唯心主义两种形式,虽有某些差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结论:其认为,思维、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真实关系,背离了自然科学和人们的实践坐标,实践是科学的基础。以本体论划分,唯物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班级  高二 科目  政治 上课时间   执教者 高二政治老师 课题 第二课(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能力目标: 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唯物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中坚持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难点: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他为什么是基本问题? 我们现在学的哲学内容,开始层层递进了。从这学期开始上课时接触的“哲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到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地走进“哲学”这座大厦的一楼大厅。现在我们就站在这个大厅里,与它相通的是两个楼梯口。一个通往这个实在的世界,一个通往人类的意识。你们此刻要做的是一个选择,究竟想去哪里转转。 『新课教学』 一、唯物主义 在这个楼梯口旁贴着一段文字。(书11页的探究活动)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我们来看看,根据我们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分析一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能这样区分的吗?我们应当怎样区分二者呢? ———谁决定谁。如果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那这便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我们现在学的必修四,主要是谁的哲学呢?———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在问题出来了,是不是只有马克思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呢?在马克思之前是不是就不存在哲学、哲学家了呢?如果存在,之前的哲学又称什么哲学呢?今天,我们要弄个究竟的就是唯物主义在人类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到底经历了那些基本形态呢?现在我们就借用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演绎唯物主义的发展状态。我们的线索是:实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