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05544

第6课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 学习提纲

日期:2024-06-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0次 大小:1219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6课,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学习,提纲
  • cover
第6课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基本形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54年。地点:北京。 2、主要内容: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享有全国的最高立法权、决策权、决定权、监督权(制定与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等基本法律,讨论决策国家重大事项,监督人民政府的工作)。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选举国家机构组成人员: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经国家主席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2·1·c·n·j·y (二)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一)人民政协性质职能的转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但政协组织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仍然存在。从此,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开展工作,发挥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的职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补充了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爱国统一战线】 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历史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21·世纪*教育网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新型政党关系的建立 1、合作方针: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82年,中共明确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2、特点:(1)多党合作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2)多党合作以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3)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与共产党一起参加国家政权,参加政府工作,不存在轮流执政的问题。(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与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21*cnjy*com 3、作用: 这一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既保证了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也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发挥民主党派人才荟萃、与国内外联系广泛的优势。2-1-c-n-j-y 【补充了解:人大与政协的区别】 1、性质不同: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大这一国家权力机关为核心和基础的政治制度,属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范畴。现阶段,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范畴。【来源:21cnj*y.co*m】 2、法律地位: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地方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并对人大负责。政协没有被赋予与人大相同或相似的国家权力,故不存在“一府两院”对政协负责。 3、职能与法律效力不同:人大有决策权,并在决策后监督“一府两院”的执行情况,体现了国家权力意志。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职能,其意见与建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4、产生方式不同: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由各界别推荐产生。 5、工作形式不同:人大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