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104

第16课《心声》说课稿

日期:2024-06-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126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6课,心声,课稿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注重体验,解读人物 ———《心声》说课稿 说教材:本文为本单元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而小说的核心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因为小说主要通过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家思想认识的,分析人物时首先熟悉故事情节,看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并想一想人物言行背后的原因。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学这篇小说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小说的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品析语言。 说教法:以“心声”为切入点,并以此为线贯穿整个教学流程。采用分角色朗读法,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品读文中人物的“心声”;然后,采用讨论探究法,走出文本,联系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倾诉自己的心声。 说目标: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注入课堂,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而且我认为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发展情感、价值观是大有好处的。尤其是这类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的叙事性文体,更可引导学生从中读出自己,以引起情感的共鸣。因此,在设计中侧重于引导学生体验,以激发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唤起生存状态的思考和追问。课文篇幅较长,但情节清楚,线索分明,所以让学生先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理清思路。目标二是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目标三是揣摩“心声”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同学们的疑问恰好抓住了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下面,我们来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二:读一读,倾听心声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其它学生圈点勾画生字词、让自己触动及有疑惑的地方。 2.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要求遭到老师的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课下用真情朗读课文。(1)李京京在树林里深情朗读课文。(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实现了自己的心声。 三:议一议,解读心声 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多数学生能很快指出李京京“想朗读课文”是其心声。在此基础上,可随机生成以下问题作点拨: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 生找有关语句揣摩,一方面侧重于领悟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了解本文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即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有些是通过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即间接描写;更多的是直接的心理描写,应引导学生品析。 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 学生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 如:《凡卡》使李京京想起了在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起摘桑果、吃桑果的情景,而这些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