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30808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5课《黄河颂》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60855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最新版,七下,5课,黄河颂,课件,教案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课题 黄河颂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积累“澎湃、狂澜、哺育”等词语。2、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重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 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品味诗歌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见过黄河吗?见过黄河的澎湃的气势吗?请来听一听这首《保卫黄河》。(播放视频)这就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光末然的《黄河颂》,去品味黄河的雄壮吧! 听。 用《黄河大合唱》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看课文,听朗读,思考问题。1、用原文回答:黄河体现了中遗传性什么样的伟大精神?明确:伟大而又坚强!2、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明确:第一层(开头———劈成南北两半):描绘黄河美景。第二层(第一个“啊!黄河!”———发扬滋长)歌颂黄河的巨大贡献。第三层(“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结尾)学习黄河精神。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明确:诗中的三个“啊!黄河!”提示了我们,作者从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贡献:摇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臂膀(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听,并交流看法。讨论交流。 划分段落。培养学生朗读和归纳课文内容的能力。 作者介绍 光未然,光末然,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作品介绍 1939年春,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国大地。该组诗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是其第二乐章。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了解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字词积累 1、生字积累山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 劈成(pī) 哺育(bǔ) 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qū) 榜样(bǎng)流泻 (xiè) 浊流(zhuó) 宛转( wǎn)2、词语积累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狂澜:巨大的波浪。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笔记。 积累字词 深层探究 1、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明确: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精神:伟大坚强;其作用是引出下面的唱词。2、作者站在高山之巅远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黄河的? 明确:“望”统领的内容: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近镜头描写;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