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33516

吉林省梅河口市普高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历史(部分解析版)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8742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吉林省,次月,解析,部分,历史,第一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 历 史 (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池州市江南中学)《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材料表达的中心含义是 A.古代中国很注重礼乐 B.礼乐刑政综合为治 C.礼治是核心 D.古代中国很注重刑政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礼仪是用来诱导人心的,音乐是用来调和人的情感的,政令是用来统一人的行为的,刑罚是用来防止邪恶行为的。礼仪、音乐、刑罚和政令,它们的最终目的相同,都是用来统一民心,实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故选B。A项是措施之一,没有达到中心含义,故排除;C项不符合题意“礼以道其志”,故排除;D项说法片面,不符合“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故排除。 【答案】B 2.(2016甘肃省临夏中学)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解析】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了开发,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南宋时江南经济发展水平才超过北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尚未转移到南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仍然存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D 3.(2016甘肃省临夏中学)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解析】“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强调了养子地位的提升,也说明了儒家伦理得到强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养子亲子权利是不相同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宗族利益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血缘亲情逐渐强化而非淡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B 4.(2017山东省烟台二中)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解答】依据题干表格可知,土地规模在20~130亩的户数和比例较高,由此可知,唐代后期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土地规模在300以上的户数和比例少,因此没有体现土地集中现象突出,故B项错误。均田制在唐朝中期就已经瓦解,故C项错误。表格只是反映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不能得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故D项错误。故选A。 【答案】A 5.(2017池州市江南中学)《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