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36618

第3课 土地改革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6次 大小:10350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答案
  • cover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图片:《苏醒的土地》,设问: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原因 1.根本原因:___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直接原因: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_____,获得土地。 二、概况 时间 政策 内容 废除_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 _____年底,除部分_____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三、意义 1.彻底摧毁了_____制度,消灭了_____,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_____,为国家的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探究一 材料 地主:坐享其成 农民:劳而无获 (1)材料一与解放前的哪一经济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采取什么措施? 探究二 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区别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探究三漫画 《家乡喜讯 1952》 (3)上面漫画与哪一事件有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 A.1950年———《中国土地法》 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 D.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3.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4.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 ) A.知识分子 B.贫苦农民 C.领导干部 D.工人 5.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土地拥有最重要的权利是( ) A.所有权 B.使用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6.我国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中国诞生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7. 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土地公有制建立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D.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参考答案: 探究 (1)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措施:土地改革。 (2)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直接目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 (3)土地改革。 围绕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作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