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品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卷网-小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一首表现性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刘炽都是我国著名的词曲作家;作于20世纪50年代,是儿童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传唱半个多世纪到现在仍然是经久不衰。歌曲描写的是少先队员在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歌曲是明显的两段体,曲调优美但不乏热情。第一乐段轻盈的旋律给人以亲切感,弱起小节的运用,对歌曲的情感起到了推动作用,形象地表达出荡舟北海的喜悦之情。第二乐段的合唱,旋律起伏、摇荡,更加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荡舟嬉戏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学习的难点。 学情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学习对歌曲旋律的学习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对歌曲情绪、情感的理解、把握、表现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指导。相信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在富有感染力的示范下,学生会越唱越想唱,越唱越喜欢。 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唱法与随琴跟唱法。在较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按谱填唱第二、三段歌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能以柔美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表达热情、优美的音乐情绪。 2、运用示范演唱、指挥手势、情感术语提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以柔美、轻快的声音表现欢快、热情的音乐情绪。感受驾着小船,悠闲自得的音乐形象。 3、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体验歌曲不同情绪的意境美;能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弱起节奏OX XX的唱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电子琴(钢琴)、竖笛、船型座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影视音乐《敢问路在何方》、《葫芦娃》 师:同学们,在哪里听过吗?会唱的同学随着音乐可以唱一唱 生:是电视剧《西游记》、动画影片《葫芦娃》的主题曲。 师:不错,这些都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分为影视歌曲和影视器乐曲两种。影视歌曲:是指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作为片头曲、片尾曲及插曲,并随着影视作品的流行而被广泛传唱,并得到大家喜爱的曲目。影视器乐曲:分为场景音乐、背景音乐和情景音乐。 下面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部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感受优美的风景和歌声。 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你们知道歌曲名字吗? 生:回答 师: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作品及其作者 三、作品及作者简介: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是儿童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传唱半个多世纪到现在仍然是经久不衰。歌曲描写的是少先队员在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 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刘炽都是我国著名的词曲作家。 四、欣赏歌曲,熟悉旋律 1、初听音乐,感受、分析歌曲旋律。 师: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演唱形式。 生:优美的、热情的; 较慢的快板;2/4拍子;两段体两个声部演唱;三个乐段。 2、复听音乐,感受、训练弱起节奏。 学生随音乐律动,体会微波摇曳、荡舟(划船)湖面的感觉。 师:2/4拍子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 当强拍出现了空拍,而且在歌曲的最开头,我们称之为弱起小节。 师: 0 × × ×空弱 强弱 节奏练习: 2/4 O X X X | X X | X X X X | X-‖ 3、再听音乐,体验不同情绪的意境美。(学生小声哼唱) 第一段描写的夏天的北海公园美丽、凉爽的情景,演唱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第二段描写的是少先队员们来到公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