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39758

北京的春节 学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8次 大小:2066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京,春节,学案
  • cover
自读课文北京的春节              对应学生用书P22 一、字音辨读 1.翡翠(fěi)   2.蜜供(ɡònɡ)   3.薏仁米(yì) 4.蜜饯(jiàn) 5.庇佑(bì) 6.榛瓤(zhēn) 7.焚化(fén) 8.粘住(zhān) 9.享用(xiǎnɡ) 10.间断(jiàn) 11.白云观(ɡuàn) 12.城隍庙(huánɡ) 13.酬劳(chóu) 14.熏染(xūn)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三、词语辨析 1.庇佑·庇护 辨析 例句 2.熏染·熏陶 辨析 例句 3.迥然不同·截然不同 辨析 例句 四、熟语释义 1.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2.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3.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4.独出心裁:另外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主意。              对应学生用书P23 一、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年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老舍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开始写小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1936年专门从事写作,先后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1950年写下了著名话剧《茶馆》《龙须沟》等。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二、相关背景 本文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北京春节的民俗,包括前后不同的日程、节目、玩意儿、吃食、礼仪、景观等等。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北京春节的小百科全书。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北京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主旨把握 本文描绘了北京春节的民俗,包括前后不同的日程、节目、玩意儿、吃食、礼仪、景观等等,作者着重写了春节的几个重要日子:腊八、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紧扣春节的“热闹”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在文章的结尾也表示了一种肯定发展进步的同时对于付出代价的无奈,透露出一种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统所表达的趋同、向往、保留和发扬的美好愿望。 四、结构图示 1.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重要日子?哪些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1)作者写了腊八、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这些重要日子。 (2)其中腊八、除夕、元宵节这三个日子写得详细。 (3)老舍先生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突出描写腊八、除夕和元宵节这三天,让春节的习俗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2.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呢? 明确: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3.阅读最后一段,你认为北京过去和今天的春节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过去,过年跟迷信分不开,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过去的花费用在神灵身上,现在则不必了;过去儿童有“怕神怕鬼”的恐惧,现在则只快活地过年;过去大家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则是凭一年的劳动成果快活地过年。 作者这样通过新旧社会不同春节的对比,极其巧妙地赞美了新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流露作者对新生活的赞美与无比的热爱之情。 1.时间为序,条理清晰 文章整体结构以时间为序,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