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39772

父 亲 学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8次 大小:2735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案
  • cover
自读课文父 亲              对应学生用书P10 一、字音辨读 1.拙劣(zhuō)   2.荷薪(hè)    3.踉跄(qiànɡ) 4.气咻咻(xiū) 5.鹧鸪(ɡū) 6.贫瘠(jí) 7.颠簸(bǒ) 8.惶惑(huánɡ) 9.倔强(jiànɡ) 10.侥幸(jiǎo) 11.怜悯(mǐn) 12.粗糙(cāo) 13.颤抖(chàn) 14.老趼(jiǎn) 15.佝偻(ɡōu lóu)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三、词语辨析 1.落寞·寂寞 辨析 例句 2.演义·演绎 辨析 例句 3.委屈·委曲 辨析 例句 四、熟语释义 1.披蓑戴笠:披着蓑衣戴着斗笠。也指人艰苦创业,或一路风尘,很辛苦。 2.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的样子。 3.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 4.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对应学生用书P11 一、走近作者 刘鸿伏,1963年生,湖南安化县人。著名作家。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大中文系,从事过共青团的工作、新闻工作,现供职于某机关。1980年开始学习写作,1981年同期在《长江文艺》及《飞天》发表诗歌处女作。二十余年来,在国内及海外各种报刊杂志发表诗、散文、随笔、文化专论、报告文学及各种体裁之作品若干。其中,创作前期主要以诗歌写作为主,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散文随笔为主,近年则以古代文化、文物研究写作为主,兼及长篇小说及散文写作。他的《遥远的绝唱》(32万字)为海内第一本以优美随笔文体写作的古代文化专著,因“创造了文博图书写作的崭新文本”而入选国家20世纪“百年文博图书精华”。 二、相关背景 优美的笔调、率真的性情、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刘鸿伏散文的主要元素。他用细腻冷艳的笔触描画日月山川,但决不是风花雪月地泼洒文字。他把爱憎忧思以及对理想的寄托和表达,都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这篇文章他把对父亲的满腔敬爱之意融入哀怨凝重的叙述之中,读这篇散文的同时,不仅读出了秀雅的意境,也读出了作者的种种心情。 三、主旨把握 课文通过对勤劳、善良、朴实的父亲的叙述,回忆自己十年前上大学时父亲送“我”去学校的经历,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情意,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敬爱之情,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淳朴真实的父子深情。 四、结构图示 1.文章开头,像一首乐曲的引子引出了对乡下父亲的思念,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明确:诗一样的语言,勾勒出几个剪影、几幅画面,将勤劳质朴的父亲形象推到读者面前,概括、生动、传神,这样的开头,是作者长期积郁心头的热情的不由自主的倾吐。读者则被唤起了某种阅读期待,是进入正文之前必不可少的铺垫。 2.第三段中,父亲说“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明确:说明父亲与泥土的关系。泥土哺育了父亲,同时泥土也涵养了父亲坚韧的性格。为了突出表现父亲与泥土的关系,文章在称谓的安排上还是有深意的。除了直呼“父亲”外,作者另加了一些修饰语来形容称代父亲。这些修饰语都脱不了一个“土”字,离不开一个“乡”字。 3.作者笔下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 明确: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崇拜文化;在他身上汇集着中国农民的宽厚、淳朴、勤劳、善良的品格,他疼爱儿子,同样在儿子身上也寄予厚望;他严厉,倔强,他是千千万万任劳任怨而又自强不息的父亲的代表。 4.文章最后两段写到朱自清的《背影》,作者只是感到震撼,却并不如何感动,为什么?这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作者感到的这种震撼只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这种触动引发了自己情感上的共鸣和对父亲的回忆。但父亲那尝遍生活百味,却依然豁达开朗的心胸是朱自清散文中所没有的。文末两段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的作用。 1.诗化的语言 如“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里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