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41616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2017)《名二子说》课件+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113573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长春,语文,八年级,2017,名二子说,课件
    课件15张PPT。 苏轼、苏辙两位文学大家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其父苏洵在当年给儿子起名时深有讲究我们却不曾知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名二子说》。新课导入1.理解识记重点文言词句,熟练诵读通译全篇古文; 2.理解文学大家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和期望; 3.了解和学习我国古代姓名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内涵; 4. 鉴赏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蕴深的写作特点。学习目标文体简介 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以启示或给自己明志。课题解析名二子说论说二子取名轼和辙的缘由苏洵依据车的组成结构特点,给两个儿子起名的缘由和期望。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年轻时应试不举,仁宗嘉祐初年携二子入京,其文受到欧阳修称赏,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家典籍编撰官员)、文安县主簿(掌管文书的官员)。与人同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后不久去世,追赠光禄寺丞(从六品)。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著有《嘉祐集》传于后世。苏洵子女六人,长子和三个女儿均早逝,只剩苏轼苏辙两个儿子,一女苏小妹(后经考证,实为讹传)。背景介绍 仅存二子,倍加珍惜,那么苏洵在什么背景下给二子起的名字呢,庆历六年(1046年),苏洵赴京赶考,尽管才学可以“帝王师”,可在朝廷腐败、官场黑暗的环境下还是落榜了。他由此对科举、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第二年返乡后,苏洵写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当时,苏轼十一岁,苏辙八岁。苏洵决心不“使之复为湮沦弃置之人。”对两个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但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我们再来具体体会一下这位父亲深重的心迹。合作探究 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第一段 “轼”名说 1)介绍古车四结构,强调车轼的特殊位置和作用。 2)对苏轼的劝诫。内敛外饰合作探究 苏轼起名原因:而苏轼从小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苏洵希望苏轼要像车轼那样处于要位,放低身段,甘为人扶,劝诫他多加外饰以免遭祸。第一段 “轼”名说 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合作探究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第二段“辙”名说?1)强调辙的特点和优势 (没有功劳、不担责任) 2)对苏辙的勉励。冲和淡泊合作探究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第二段“辙”名说?苏辙起名原因: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左右逢源,尽力王事。苏洵希望他像车辙一样甘居人后,仿效依循,深沉持重。 韬光养晦合作探究 因为苏轼从小生性旷达,苏洵希望他在轼的位置上瞻前顾后,所以又给苏轼起了个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让他高瞻远瞩,谨慎小心; 而对于另一个儿子苏辙,相对比较放心,取字“子由”,意思是让他跟着别人走,仿效依循,谨慎持重。二子取字托物寓意拓展延伸 清朝王应奎做了最权威的阐释:名用来区分彼此,字则表示德行。古人小时有小名,大了叫大名,名是阶段性的称呼,等有了字,名就应该避讳。而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jī簪)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名字知识课堂小结 名二子说??(苏洵) 轼名说--内敛外饰???(韬光养晦)????????????????? 辙名说--冲和淡泊???(学会生存)托物寓意勉励?劝诫?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