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42192

2018高考地理艺考生文化课高分冲刺03+大气的运动规律

日期:2024-04-3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3次 大小:28333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8,高考,地理,考生,文化课,高分
  • cover
冲刺3 大气的运动规律 考点 考查频次 考法分析 命题预测 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 Ⅰ卷,5年2考 Ⅱ卷,5年1考 III卷,2年0考 中等难度 选择题,4—8分 选择题主要以图表材料切入,要求分析气温与降水的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 锋面类型的判断和天气特征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等;非选择题一般是以某特定区域为背景,要求具体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Ⅰ卷,5年0考 Ⅱ卷,5年1考 III卷,2年0考 比较容易 选择题,4—8分 天气系统 Ⅰ卷,5年1考 Ⅱ卷,5年1考 III卷,2年0考 比较容易 选择题, 8分 考点1 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 (1)两个来源 ①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①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增温: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特别提醒 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其辐射最强。就某一地区而言,地方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方时13点时,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最强;地方时14点时,大气温度最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最强。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5)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6)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 3.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空表现 分布规律 时间 变化 日变化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 年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推迟一个月。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 空间 变化 垂直分布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水 平 分 布 全球 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 海陆间 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 内陆地区 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 沿海地区 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 4.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 (4) 5.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①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3)三个关系 ①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②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a、b、c、d处所示)。 6.常见热力环流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