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42208

2018高考地理艺考生文化课高分冲刺02+地球的运动规律

日期:2024-05-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15885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8,高考,地理,考生,文化课,高分
  • cover
冲刺2 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点 考查频次 考法分析 命题预测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Ⅰ卷,5年0考Ⅱ卷,5年1考III卷,5年0考 中等难度选择题,4分 ①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光照图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②结合经纬网图,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式和基础知识的整合,如光照图的变式图、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应用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Ⅰ卷,5年1考Ⅱ卷,5年2考III卷,5年1考 中等难度选择题,4—8分 考点1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特征 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1)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3)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周期: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3.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 (2)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图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为晨线。 (2)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3)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①定义:因不同经度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②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3)日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 ①经线展开图示 ②极地投影图示 3.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考点2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 特别提示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所示: 3.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3中北半球各地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分日 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特别提示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最大值。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