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47474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9次 大小:19870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 cover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21*cnjy*com 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②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概念: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版权所有:21教育】 (2)试点:安徽省和四川省。 (3)特征:包产到户。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 (1)概念: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 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重点精讲]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展开?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条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 (2)过去探索中的失误给农村造成的危害大于城市;人民公社体制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贫困。 (3)农民和一些地方领导率先进行改革试验。 [易混易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产品分配实行“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来源:21cnj*y.co*m】 [重点精讲] 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实行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主要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为前提,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 (3)积极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 [深化探究] 材料一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21*cnjy*com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思考 (1)材料一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怎样的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1)人民公社。“左”倾错误(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总路线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 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农业生产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国有企业改革 (1)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